8月7日,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即将在成都盛大开幕,成都又将成为全球的焦点。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体育盛会中,运动员奖牌包装盒源自眉山市青神县的非遗竹编,成为传递东方美学与体育精神的独特载体。该奖牌盒由成都艺术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院长、国家级竹编艺术非遗传承人、青神县云华竹旅董事长陈云华亲自挂帅,带领竹产业学院教师团队精心打造,为成都世运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非遗文化色彩。
陈岚副院长指导团队成员编制奖牌盒
今年2月,成都世运会奖牌设计主创团队联系陈云华院长,表示希望采用青神竹编工艺来展现奖牌包装盒的独特设计理念。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任务,竹产业学院副院长、青神县云华竹旅总经理陈岚表示:“我们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意识到责任重大。青神竹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绝佳平台。”陈云华院长也指出:“每一个奖牌盒都将送达全球顶尖运动员手中,它不仅是奖牌的容器,更是中国非遗文化与体育精神完美融合的象征,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在设计过程中,陈云华院长带领老师们将青神竹编的众多传统纹样与精湛技法巧妙融入奖牌盒的设计之中。陈岚副院长介绍道:“我们在试样阶段反复推敲,力求将青神竹编的古朴典雅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运动员。”奖牌盒盒身采用象征规则与秩序的平纹编制法,线条规整流畅,彰显出严谨的工匠精神;顶盖则运用代表天地六合的六角孔编法,通过巧妙的几何重构,为传统纹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同时,点缀以清新的竹绿跳色,如同锦江春色般灵动,与世运会的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相得益彰。
制作过程中,团队老师们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从选材开始,每一根竹篾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粗细均匀、质地坚韧。在编织环节,对于竹篾的宽度、编织顺序、穿花方法等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力求分毫不差。陈云华院长说:“正是这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严苛把控,才使得每一个竹编奖牌盒都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面对要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2000多个竹编奖牌盒的艰巨任务,学院迅速组织师生及青神当地的竹编能手,组建了一支高效精锐的制作团队。采用公司+学院+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在制作现场,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每一个环节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经过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2000多个凝聚着匠心与智慧的竹编奖牌盒终于如期完工。明天开幕式后,这些精美的竹编奖牌盒将随同奖牌一起,颁发给世界各国运动员。当运动员们手捧这独具东方韵味的奖牌盒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青神竹编的细腻质感与深厚文化底蕴,更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以竹代塑”行动计划,与四川省及青神县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要求,在国际竹藤中心、眉山市和青神县,以及竹产业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建的特色产业学院。竹产业学院前身是学校竹艺学院,成立于2015年。
学校竹产业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成立之初就通过“政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了成艺青神竹艺研发中心和青神竹编研学教育基地,常年开展校内外竹编工艺的教学和培训,并在竹艺产品开发设计及竹编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24年11月,竹产业学院正式成立;2025年5月,竹产业学院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确定了竹产业学院章程,并进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
学校竹产业学院目前拥有由多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领衔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具备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将围绕竹产业链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重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四川及青神县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层次、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专业群建设,培养四川特别青神竹产业链发展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青神竹编”等竹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群体,将学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竹产业特色学院。
来源: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微信公众号